
上头电子烟毒品换新装。
本报讯(记者 海轩)近年,电子烟在年轻群体中流行,因其便于运输和吸食,更成为新型毒品的载体,不法分子在烟油中掺入合成大麻素、依托咪酯等新精神活性物质,伪装成“上头电子烟”暗中流通。司警局公布,去年以来已检获 4宗“依托咪酯”电子烟案件,并在去年10月发现首宗“依托咪酯”电子烟渗入校园,当局拟将之列入受规管物质。
近年来,更具隐蔽性、迷惑性的新型毒品、涉麻醉精神药品等成瘾性物质在年轻群体中悄悄流行,且多以电子烟、饮料、糖果等新潮形式伪装。例如,以合成大麻素、依托咪酯为代表的新型毒品,常以电子烟油的形态出现,随着电子烟在年轻群体中扩散,不少青少年跟风效仿、吸食滥用。
据了解,依托咪酯(Etomidate)是一种超短效静脉麻醉药物,常用于手术麻醉,需要专业医师控制剂量,达到镇静麻醉效果。然而,有不法分子利用依托咪酯的麻醉效果,将之作为毒品替代品滥用,添加到电子烟油中,冠以“上头电子烟”、“睡眠烟弹”、“丧尸烟弹”的名头,更宣称是“合法替代大麻”选项,通过地下渠道非法贩卖。
专业医疗人员指出,依托咪酯作用于中枢神经,大量使用会导致意识混乱、昏迷、肌跃症,甚至像“殭尸”般浑身颤抖,无法站立。另一方面,依托咪酯会抑制呼吸中枢,若合并酒精等其他中枢抑制剂使用,容易造成呼吸衰竭、昏迷等致命症状。此外,依托咪酯具肾上腺毒性,会抑制肾上腺素合成。若肾上腺素不足,可能出现脱水、恶心、呕吐、厌食、发烧、胸腹背痛、关节痛、虚弱无力、低血糖等症状;更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肾上腺危象,发生低血压、休克、低血糖而危及生命。长期滥用可能对脑部及内分泌系统造成损害。
司警局毒品罪案调查处职务主管李瀚妮表示,当局关注新兴物质依托咪酯,有不法分子以“上头电子烟”名义非法销售,令该类物质在内地年轻群体中兴起,当局在本澳亦查获相关个案,来源多透过内地购买或邮寄至本澳。去年至今,警方已查获 4宗“依托咪酯”电子烟案件,共重约 16.4克;此外,去年 10月亦发现首宗“依托咪酯”电子烟渗入校园,为此,当局计划建议将之列入受规管物质。其亦提到,根据内地警方数据显示,今年截至6月,共有10名本澳居民在内地吸食毒品被查获,有个别为青少年。
社工局戒毒康复处处长区宏添25日出席活动时受访指,当局由本月起开展新一轮禁毒工作先导计划,开展不足一个月已在部分吸食毒品求助人士的尿检中发现一些本澳未受禁毒品,包括“依托咪酯”验出阳性个案,与吸食含“依托咪酯”成分的电子烟有关,而今年开展的“甲基卡西酮”和“合成大麻素”先导计划亦有发现阳性个案。有关的先导计划为期半年,之后会向禁毒委员会总结。当局上半年接获 394宗吸毒者求助个案,而先导计划是在跟进个案同意下不记名尿检,由于统计月结,暂时未能提供准确的阳性数据。
他表示,本澳的禁毒工作紧贴国际公约和国家政策,当局希望透过先导计划知悉澳门居民会否滥用未受规管毒品,并尽快立法规管。由于内地已将“依托咪酯”列管,因此当局开展“依托咪酯”先导计划。